從體育救國到健康中國、體育強國的發(fā)展之路 —— 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體育大事記
(《體育與科學》2021年第1期)
日期:21.5.18 來源:西寧體育官微
1917年4月1日,《新青年》第三卷第二號上,毛澤東發(fā)表《體育之研究》。青年毛澤東對“國力苶弱,武風不振,民族之體質日趨輕細”的狀況,深感憂慮。在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中,毛澤東看到了體育對增強民族體質、提倡武風、挽救民族危亡的重要作用。同時提出了學校教育要“三育并重”“體育占第一位置”的思想,奠定了毛澤東體育思想、教育思想的基礎。對于他今后提出的“發(fā)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為主的“新體育”精神,具有重要先導作用。
1917年6月,惲代英在《進步青年》發(fā)表了《學校體育之研究》,提出的學校體育改革的構想涉及學校體育目的的論述,學校體育具體改革措施的構想,學校體育競技運動的開展,學校體育要服務于社會等多個方面。
1920年1月,陳獨秀在《新青年》發(fā)表《青年體育問題》一文,指出:“現(xiàn)在青年不講體育,自然是一大缺點?!?/span>
1922年5月1日,李大釗在《晨報·副刊》上發(fā)表《五一紀念日對于現(xiàn)在中國勞動節(jié)的意見》,他說:“人體的健全,全在身體和精神保持平均調劑的發(fā)展,有動作的時候,必須有休息的時候。而休息的方法,并不只是睡眠,有益身心的娛樂,亦是調節(jié)倦怠、慰安疲勞的最重要的方法?!?/span>
1925年,魯迅在《這個與那個》雜文中,寫道:“優(yōu)勝者固然可敬,但那些雖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終點不止的競技者,和見了這樣競技者而肅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國將來的脊梁。”
1932年,《文化工作方案》《蘇區(qū)體育資料選編》等文件,中國共產黨明確指出:“體育運動應在工農群眾中去開展,發(fā)動群眾經常做各種運動,特別是做關于戰(zhàn)爭所需要的運動,如跳高、跳遠、賽跑、游泳等運動,強健身體,鍛煉革命斗爭中需要的技能?!?/span>
1933年2月17日,《青年實話》第四期,中國共產黨深刻地指出:“由于社會的不平等,致使工農群眾被剝奪了真正的體育訓練的一切可能和權力,而且伴隨著生活水平的低落,造成廣大勞動青年中驚人的體質退化?!?/span>
1933年5月,為了發(fā)展赤色體育運動,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決定在“五卅”召開全蘇區(qū)體育運動大會。電文指示:“發(fā)展赤色體育運動,養(yǎng)成工農群眾的集團精神和健康體格,適合階級運動需要。”朱德、毛澤東參加了開幕儀式,并親臨現(xiàn)場觀看了比賽。
1934年1月18日,湘贛蘇區(qū)頒布的《小學體育運動教學法》指出:“體育擔負了鍛煉強健身體的革命新后代參加民主革命斗爭,同時在這一基礎上訓練將來社會主義建設人才的重大任務?!?月24日,毛澤東在《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與人民委員會對第二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的報告》中指出:“群眾的紅色體育運動,也是迅速發(fā)展的,現(xiàn)雖偏僻鄉(xiāng)村中也有了田徑比賽,而運動場則在許多地方都設備了?!?月28日《青年實話》第3卷第8號中寫道:“我們不是為了比賽勝負,乃是鍛煉鐵的筋骨,保衛(wèi)蘇維埃政權?!?/span>
1934年曾飆統(tǒng)計《蘇區(qū)體育》的大事記記載,1929年1月-1934年10月,不到6年的時間里,蘇區(qū)發(fā)生的體育事件161起,其中1933年74起,是蘇區(qū)紅色體育發(fā)展的高潮。蘇區(qū)頒發(fā)關于體育的指示與政策有22項。
1937年8月1日,毛澤東同志在抗戰(zhàn)動員運動大會上指出:“我們這個運動會,不僅是運動競賽,而且要為抗戰(zhàn)而動員起來?!?/span>
1940年11月1日,《陜甘寧邊區(qū)民眾教育館組織規(guī)程》正式公布,第六項規(guī)定:“辦理公共體育衛(wèi)生事宜,如開辟管理體育場,組織各種球隊、國術團及其其他體育團體,動員群眾舉行清潔衛(wèi)生運動?!?/span>
1941年,毛澤東給《解放日報》體育??}詞:“發(fā)展體育運動,提高人民體質?!?月22日,延安大會體育系在澤東青年干部學校體育訓練班基礎上創(chuàng)建。
1942年,在艱苦的“八年抗戰(zhàn)”時期,毛澤東主席向邊區(qū)軍民發(fā)出“鍛煉身體,好打日本”的號召;朱德總司令向根據地軍民提出“普及體育運動和衛(wèi)生保健知識”的要求。朱德給延安“九一”擴大運動會的題詞為“體育運動軍事化”。
1943年,《陜甘寧邊區(qū)戰(zhàn)時教育方案》中強調:“體育課應加簡單的軍事鍛煉,學習偵察、通訊、站崗、放哨、堅壁清野、埋地雷等實際技能,培養(yǎng)迅速敏捷、靈活機動的生活習慣,使教員及年齡較大的學生具備最低限度的自衛(wèi)能力?!?/span>
1949年9月28日,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的《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共同綱領》第48條規(guī)定“提倡國民體育”;10月2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伊始,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朱德就在中華全國體育總會成立籌備會上說:“過去的體育是和廣大人民群眾脫離的。現(xiàn)在我們的體育事業(yè),一定要為人民服務,要為國防和國民健康服務。”
1950年7月1日,我國第一個全國性體育雜志《新體育》創(chuàng)刊,毛澤東主席親筆題寫“新體育”刊頭,朱德副主席為《新體育》題詞“提倡國民體育”。
1951年11月24日,中華全國體育總會向全國公布和推行第一套廣播體操;7月,政務院頒發(fā)的《關于改善各級學校學生健康狀況的決定》中規(guī)定:“學生每日體育、娛樂活動或生產勞動時間,除體育課及晨操或課間活動外,以1小時至1小時半為原則。”1951、1952年毛主席先后兩次寫信給教育部長馬敘倫,提出了“健康第一,學習第二”的指示。
1952年1月15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通過成立中央人民政府體育運動委員會,并任命賀龍為體委主任;6月10日,毛澤東主席為中華全國體育總會第二屆代表大會題詞“發(fā)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朱德副主席題詞“普及人民體育運動,為生產和國防服務”。
1953年6月30日,毛澤東主席在接見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主席團,號召全國青年做到“身體好、學習好、工作好”。11月17日中央體委黨組關于加強人民體育運動的工作報告中指出:“應加強對體育工作者以及運動員的政治思想教育,批判體育工作脫離政治的傾向?!?/span>
1954年1月8日,中共中央批轉“中央人民政府體育運動委員會黨組關于加強人民體育運動工作的報告”的指示指出:“體育運動是培養(yǎng)人民勇敢、堅毅、集體主義精神,和向勞動人民進行共產主義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以及改善人民健康狀況增強人民體質是黨的一項重要政治任務。”1月16日,賀龍在《1953年體育工作總結報告》中提出,體育“以服務于人民健康、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為目的”“體育工作必須為國家的總路線服務”,歸根結底就是“體育為人民服務”;9月20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94條規(guī)定:“國家特別關懷青年的體力和智力的發(fā)展?!?/span>
1955年7月4日,國家體委、青年團、中央解放軍總政治部發(fā)出了關于中青年開展國防體育活動的聯(lián)合指示;7月30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發(fā)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中,明確指出:“在全國人民中,首先是廠礦、學校、部隊和機關的青年中,廣泛地開展體育運動,以增強人民體質?!?/span>
1956年1月16日,黨和政府對體育運動的發(fā)展方針適時作出調整,提出了“加速開展群眾性的體育運動,在廣泛的群眾運動基礎上,努力提高運動技術”的指導方針;9月15日,中共第八次代表大會上,周恩來總理在政治報告中明確指出:“我們應在廣大群眾中進一步開展體育運動,有效地增強人民的體質,并且提高我們體育運動的水平?!?/span>
1957年6月19日,《人民日報》發(fā)表的毛主席于1957年2月27日在最高國務會議第十一次擴大會議上的講演《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中指出:“我們的教育方針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fā)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span>
1958年9月19日,中共中央批轉了國家體委黨組《關于體育運動十年規(guī)劃的報告》,指出:“體育運動的根本任務是增強人民體質,為勞動生產和國防建設服務。”
1959年9月1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運動會開幕,毛澤東主席、劉少奇主席、朱德委員長、周恩來總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開幕式并檢閱體育隊伍;4月18日周恩來總理在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在體育工作中,應當貫徹執(zhí)行普及和提高相結合的方針,廣泛發(fā)展群眾性的體育運動,逐步提高我國的體育水平。”
1960年1月11日,賀龍主持全國體育工作會議,根據黨的八屆八中全會精神總結了1958年、1959年的經驗,討論了1960年的工作;3月18日黨中央在《關于衛(wèi)生工作的指示》中,強調:“衛(wèi)生工作要與提倡體育運動結合,有利于生產、工作、學習,凡能做到的,都要提倡做體操,打球類,跑跑步,爬山、游水,打太極拳即各種各色的體育活動?!?/span>
1961年12月5日,陳毅副總理在北京召開的全國體育工作會議,作了當前國內形勢和認真做好體育工作的報告。
1962年12月5日,陳毅副總理在北京召開的全國體育工作會議,作了當前國內形勢和認真做好體育工作的報告。
1964年6月30日,毛澤東主席為《體育報》題刊頭;8月19日,國務院批轉了教育部、衛(wèi)生部等《關于中小學學生的健康狀況和改進學校體育、衛(wèi)生工作的報告》,指出:“學生要在德育、智育、體育諸方面能夠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得到發(fā)展,真正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span>
1965年3月1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運動委員會發(fā)出“關于青少年體育鍛煉標準(草案)”的通知并頒發(fā)了《青少年體育鍛煉標準條例(草案)》和《青少年體育鍛煉標準少年級、一級、二級項目標準(草案)》;9月11日,第二屆全運會在北京舉行,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鄧小平等領導人出席開幕式。
1966年7月16日,毛澤東主席暢游長江,并對陪游人員說:“長江又寬,又深,是游泳的好地方。”“長江水深流急,可以鍛煉身體,可以鍛煉意志。”
1968年月12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等聯(lián)合發(fā)出命令,對全國體育系統(tǒng)實行軍事接管。(1979年2月,中央撤銷“512”命令)
1970年3月31日,毛澤東主席接見8341部隊駐北京二七機車車輛廠負責人談話時指出:“出操這辦法很好。增強體質,鍛煉身體。15分鐘到20分鐘太少,要半個小時。工作時間當中可以出來活動活動,搞搞廣播操?!?/span>
1974年8月8日,鄧小平在接見我們參加亞運會的隊伍時說:“毛主席向來主張,體育方面主要是群眾運動,就叫發(fā)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就是群眾性文體。當然,這就是廣泛的群眾體育運動。體委應該主要在這方面搞好。”
1978年3月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其中第13條規(guī)定:“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個方面都得到發(fā)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钡?1條規(guī)定:“國家特別關懷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钡?2條規(guī)定:“國家對于從事科學、教育、文學、藝術、新聞、出版、衛(wèi)生、體育等文化事業(yè)的公民的創(chuàng)造性工作,給以鼓勵和幫助?!?/span>
1982年8月27日,經國務院批準,國家體委發(fā)布施行《國家體育鍛煉標準》。
1984年10月5日,中共中央發(fā)出《關于進一步發(fā)展體育運動的通知》,充分肯定了建國以來特別是近幾年來體育事業(yè)取得的巨大成績,及其在振奮民族精神等方面發(fā)揮的突出作用;同時針對我國體育運動水平與世界先進水平的總體差距,強調必須堅持普及與提高相結合的方針,采取有力措施,使體育運動不斷向新的廣度和高度發(fā)展,爭取在本世紀內把我國建設成體育強國。
1986年4月12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4次會議通過了關于《第七個五年計劃的報告》,第五十章第三節(jié)體育事業(yè)中提到:“進一步加強專業(yè)體育隊伍的建設,大力開展群眾性體育活動,促進整個民族健康水平的提高。適當增加體育設施的建設。除國家建設一些重點設施外,有條件的地方,也要因地制宜地逐步建設體育運動設施?!?/span>
1988年12月29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決定,國家主席楊尚昆任命伍紹祖為國家體委主任。
1990年2月21日,江澤民總書記為體育工作題詞“發(fā)展體育運動,振興中華”;6月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fā)出《關于全黨全社會都要關心、支持辦好第11屆亞運會的通知》。
1993年7月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江澤民為第七屆全國運動會題詞:“發(fā)展體育運動,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服務?!?/span>
1994年1月18日,國家主席江澤民為大學生運動會題詞:“發(fā)展學校體育運動,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span>
1995年3月5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國務院總理李鵬在《政府工作報告》第四部分中指出:“體育工作要堅持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協(xié)調發(fā)展的方針,把發(fā)展群眾體育,推行全民建設計劃,普遍增強國民體質為重點?!?月2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江澤民,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鵬,為《新體育》創(chuàng)刊45周年題詞。江澤民同志的題詞為“勝不驕,敗不餒”。李鵬同志的題詞為“推行全面健身計劃,大力增強群眾體魄”。6月28日,正式發(fā)布《全民健身計劃綱要》。8月29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全票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當天,國家主席江澤民簽發(fā)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自1995年10月1日起實施?!?月12日江澤總書記為第三屆全國城市運動會題詞:“發(fā)展城市體育事業(yè),提高中華民族素質?!?/span>
1997年7月2日,國務院總理李鵬在中南海會見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一行。李鵬強調,我們的根本目標是發(fā)展體育運動,提高全民的身體素質;8月28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江澤民為體育工作題詞:“全民健身,利國利民,功在當代,利在千秋?!?/span>
1998年5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兩次做了重要批示,要求國家體育總局歸口管理人體科學工作。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奧成功。在莫斯科舉行的國際奧委會第一百一十二次全體會議上,北京在第二輪投票中以絕對優(yōu)勢擊敗其他對手,獲得2008年夏季奧運會主辦權。
2002年7月22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fā)《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時期體育工作的意見》。
2007年5月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fā)《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
2008年9月29日,胡錦濤總書記《在北京奧運會、殘奧會總結表彰大會上的講話》強調:“體育是社會發(fā)展和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綜合國力和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體現(xiàn)。成功舉辦北京奧運會、殘奧會,極大激發(fā)了億萬人民的體育熱情,極大推動了我國體育事業(yè)發(fā)展。我們要堅持以增強人民體質、提高全民族身體素質和生活質量為目標,高度重視并充分發(fā)揮體育在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促進經濟社會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實現(xiàn)競技體育和群眾體育協(xié)調發(fā)展,進一步推動我國由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邁進。”
2009年8月30日,溫家寶總理簽發(fā)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560號《全民健身條例》 。
2010年3月,國務院發(fā)布《關于加快發(fā)展體育產業(yè)的指導意見》。
2013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會見全國體育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代表,指出:“全民健身是全體人民增強體魄、健康生活的基礎和保障,人民身體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涵,是每個人成長和實現(xiàn)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礎?!?/span>
2014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歡迎出席南京青奧會開幕式的國際貴賓,指出:“體育是提高人民身體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實現(xiàn)中國夢的重要內容,能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凝心聚氣的強大力量?!?0月20日,國務院印發(fā)《關于加快發(fā)展體育產業(yè)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
2015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會見國際奧協(xié)主席、亞奧理事會主席艾哈邁德親王,指出:“體育運動在中國是一項神圣的事業(yè),體育運動在中國的發(fā)展也是對人類的貢獻。中國政府一貫重視發(fā)展體育事業(yè),重視奧林匹克運動在社會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3月8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了《中國足球改革發(fā)展總體方案》。
2016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會見第30屆奧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指出:“體育是社會發(fā)展和人類進步的重要標志,是綜合國力和國家軟實力的重要體現(xiàn)?!l(fā)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是我國體育工作的根本任務。”10月2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健康中國2030”規(guī)劃綱要》。
2017年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北京冬奧會籌辦工作時指出“少年強中國強,體育強中國強”。8月,習近平總書記會見全國體育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代表,指出:“加快建設體育強國,就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把人民作為發(fā)展體育事業(yè)的主體,把滿足人民健身需求、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作為體育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落實全民健身國家戰(zhàn)略,不斷提高人民健康水平?!?/span>
2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出席全國教育大會,指出:“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開齊開足體育課,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鍛煉意志?!?/span>
2019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會見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指出:“全面健身運動的普及和參與國際體育合作的程度,也是一個國家現(xiàn)代化程度的重要標志。”9月,會見中國女排代表,指出:“實現(xiàn)體育強國目標,要大力弘揚新時代的女排精神,把體育健身同人民健康結合起來,把弘揚中華體育精神同堅定文化自信結合起來,堅持舉國體制和市場機制相結合,不忘初心,持之以恒,努力開創(chuàng)新時代我國體育事業(yè)新局面?!?月10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體育強國建設綱要》 。
2020年4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老縣鎮(zhèn)中心小學親切詢問孩子們的學習和生活情況時說:“現(xiàn)在孩子普遍眼鏡化,這是我的隱憂。還有身體的健康程度,由于體育鍛煉少,有所下降。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我說的‘野蠻其體魄’就是強身健體?!?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教育文化衛(wèi)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強調:“全面推進教育文化衛(wèi)生體育事業(yè)發(fā)展,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0月15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和《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
來源:動商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