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每天30分鐘的大課間體育活動,為何難在學校落實?

2021-05-10 17:23

從去年開始,關于學生運動的話題逐漸開始多了起來。先是中考體育改革,大幅度提升體育科目總分值,不少地區(qū)甚至已經提到了100分的總分值。再就是強調體教融合,從體育課到課間十分鐘,綜合一句話,就是要求學生動起來,提升學生身體素質。

其實,“30分鐘的大課間活動”由來已久,早在幾年前,各地區(qū)教育主管部門就有這樣的要求,只不過像很多類似的規(guī)定一樣,最終在落實上出了差子。

近日,教育部再次將“30分鐘大課間”提到了新高度,并要求各地區(qū)將中小學生每日30分鐘大課間體育活動作為一項硬性指標對學校進行考核。這樣的做法可謂是用心良苦,從這兒也能看出,教育部已經下了決心要讓中小學生都動起來!

然而,理想很美好,現實很殘酷。這一規(guī)定卻始終難在學校落實,不然教育部也不會費如此力氣去強調。那么,為何這樣的政策會在落實上屢屢受挫?為何學校在推行這些工作時會缺乏動力?為何“30分鐘的大課間活動”會始終難以真正地在學校落地?

以筆者的經驗來看,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指揮棒的問題;

不管我們承不承認,在我們的內心深處,就目前這種狀態(tài)下,學生的成績仍舊是所有人首先考慮的問題。家長都希望孩子成績好,將來考個好大學,未來才能在社會上找到一份好工作。學校同樣希望學生的成績優(yōu)秀,不管是學校還是老師個人,教育質量一直都是考核他們的重要指標。學校領導要想仕途平坦,教師要想有所收獲,學生的成績無疑是他們最好的名片。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一切都以學生的成績作為目標,學生根本沒得選,只能被迫“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學生參加大課間活動又不提高成績,甚至還有可能會導致成績退步。

就這樣,大課間又怎么能真正落實到位?

風險太高,學校難以承受;

不得不說,現階段的教育環(huán)境與幾十年前,真的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隨著人們對教育的期望值越升越高,人們對教育的要求也愈發(fā)嚴苛。其中最明顯的一條就是,學校的教育責任被無限放大。

一句簡單的“教育不當”就足以令所有教師和學校為之戰(zhàn)栗。學生開展體育運動,開展大課間活動,肯定會難免有意外發(fā)生,然而這種意外卻不是學校和教師可以承受的重擔。說學校怕事也好,說教師太過謹小慎微也罷?,F實就是如此,誰也不敢去冒這個險。

如果不能打消學校和老師們的這一層顧慮,這樣的情況即便用“硬指標”也很難推動。

大課間的實施確實有難度;

以筆者所在學校為例,全校40多名教師,沒有一名是專業(yè)的體育教師,體育、音樂、美術全靠語文數學老師兼職。像這樣的情況,要想真正推動好學生的體育活動談何容易?體育課得不到專業(yè)教師的訓練,大課間活動學生也就只能追追打打。

再者,體育活動是需要器材才能開展的。學校確實有器材,但缺乏管理人員。據筆者了解,很多學校的體育器材室也是語文數學老師兼職,因此體育器材的借用也是一個很麻煩的事。管理員本身擔著很多課務,這也導致他幾乎沒有時間在器材室里,而每一項器材的借用都需要登記簽字確認,很多時候等你找到他來,黃花菜都涼了。

最后,大課間的活動時間也很尷尬。學校的課程安排是有規(guī)定的,學生的在校時間也是有明文規(guī)定的。這就導致大課間的時間安排成了學校的難題。以筆者所在學校為例,大課間時間是放在上午第二節(jié)課后,但像現在這樣的天氣,學生在外面活動其實是很熱的,別說老師,就連學生也都不愿去操場受苦。往后挪天氣更熱,往前挪也不行,上完第一節(jié)課學生就瘋半個小時,后面三節(jié)課學生估計就再也沒心思上課了。

大課間確實是提升學生身體素質的不二之選,但就目前這個狀態(tài)來說,要真正落到實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體育從業(yè)培訓中心地址:體育館西路53號院

郵政編碼:100763